?
欄目:上海留學生落戶咨詢 人氣:0 日期:2022-06-18
免費提供最新落戶政策及一對一落戶上海方案
留學生/應屆生/非婚子女 落戶上海咨詢
對于企業來說,人才是發展的根本,所以很多企業跟投資君咨詢時都會非常關注人才政策。而在魔都,;戶口;又成為關注焦點中的焦點,因為其牽涉到求職成功率、子女入學、買房等等實際問題。 因為人口控制很重要,戶口的政策及審批權限都集中在市級而不在區級,所以區級發揮的功能就是協調和補充。奉賢區正打造中小企業科創活力區,為吸引人才,也出了諸如6折買房+免租公寓+3000房租補貼等一系列重磅優惠政策。 現在的留學歸國人才越來越多,小編今天就先來說說留學人才的直接落戶政策吧! ▼ 話說這個政策相比國內應屆畢業生打分落戶和落戶積分落戶,真的是大大的優惠和利好啊!與此前的政策相比,新政對畢業院校、待業時間、用工性質等都有了更明確的規定,總體而來,留學生有了更多機會拿到;千金難買;的上海戶口!經投資菌的研究,留學回國人員主要涉及到以下2項政策: ▍滬人社外發[]49號《留學歸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實施細則》(12月30日),此政策規定了留學人員直接落戶的操作方法 ▍滬府發[]8號《鼓勵留學人員來上海工作和創業的若干規定》(2月1日),此政策不涉及落戶,規定了留學人員創業就業的便利性措施 (來源:上海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官網) 前者規定了直接落戶的條件,后者是對留學人員的子女就學、職稱評定、就醫、工作報酬、住房等待遇的細化和補充。下面看直接落戶的條件和流程。 一、各種條件 申請單位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留學回國人員申辦上海常住戶口,須由單位提出申請。(外國企業在滬代表處和各國駐滬領事館通過具有資質的外事服務單位進行申報。) 申請單位為在本市行政區域內注冊登記的具有用人自主權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合伙制事務所以及符合本市產業發展方向、注冊資金在100萬元人民幣及以上、信譽良好,并在本市依法納稅、按規定參加社會保險的各類企業(非企業法人分支機構其上級法人注冊資金應不低于100萬元人民幣)。留學生落戶由公安機關戶政管理機構制作,用以記載和留存住戶人口的基本信息的法律文書。戶口是住戶和人口的總稱,計家為戶,計人為口。 留學回國人員應具備的基本條件 1.來滬工作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在國(境)外獲得博士研究生學歷學位。 2.在國內;211;高校(見附件1)獲得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或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中央直屬及中科院各研究生培養單位碩士畢業生參照;211;高校畢業生執行),并在國(境)外高校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或在國內非;211;高校獲得本科學歷、學士學位或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并在國(境)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獲得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或在國(境)外高校獲得本科學歷、學士學位和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不含大專起點本科和HND等形式)。 3.在國(境)外世界排名前500名高校獲得本科學歷、學士學位(累計在國(境)外學習時間須滿1年以上;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性質畢業生應同時獲得國內和國(境)外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不含大專起點本科和HND等形式)。 4.在國內獲得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學位或取得副及以上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赴國(境)外進修、做訪問學者滿1年以上。 同時,符合上述四項條件的人員近連續6個月在同一單位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不應低于上一年度本市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個稅繳納情況應與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合理對應。 5.其他不符合第2、3項條件,在國(境)外高校獲得本科、學士及以上學歷學位(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人員累計在國(境)外學習時間須滿1年以上;中外合作辦學、聯合培養等性質畢業生應同時獲得國內和國(境)外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不含大專起點本科和HND等形式),同時近連續12個月在同一單位社會保險繳費基數達到上一年度本市職工社會平均工資1.5倍,個稅繳納情況與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合理對應的人員。上海海歸落戶辦理中國所獨有的一種人口管理方法。一個中國人出生后被要求選擇其父母中的一方的戶籍作為自己的戶籍,在就學、就業等也可以遷移戶口,但是有時地方政府會限制遷移的名額,以及征收高額城市增容費;因超生等原因也存在大量沒有戶口的人口。海歸落戶上海戶口若報入上海市或區人才服務中心集體戶的附同意接受函原件;戶口若報入由業務管理部門推薦的集體戶口的,用人單位報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上海市外國專家局)的請示函中須注明;戶口若報入本人購買的產權房內的,附房屋產權證。 2.來滬創業 在國(境)外高校獲得本科、學士及以上學歷學位(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人員要求同上)或符合第4項條件,來本市創辦企業的留學回國人員(注冊資金不少于50萬元人民幣(實繳),本人擔任企業法定代表人且為大股東(不含股份轉讓、后期資金注入),個人股份一般不低于30%),同時近連續6個月在同一單位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不低于上一年度本市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個稅繳納情況與社會保險繳費基數合理對應。